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时间:2022-8-30

化工院自2021年列入广西科改行动企业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要求和自治区人才工作部署,围绕集团公司“一盘棋”打造现代一流食品企业战略目标,加快推进三项制度改革,着力健全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不断推进干部能上能下,科研人员队伍、平台建设和产业发展协同推进,充分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以科技人才支撑产业发展的创新之路。

一是选贤任能,坚定不移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立下军令状、明确责权利,做实“能上能下”,以上率下带动管理人员竞聘上岗和全员竞聘上岗,实行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机制。2021年,院本级经理层成员和二级企业经理层全部签订《岗位聘任协议书》《任期经营业绩责任书》和《年度经营业绩责任书》“三书”,抓实“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实现“干得好不好,指标说了算”,通过院领导班子、子企业领导人和基层人员三个层次工效联动考核机制,鼓励挑战更高业绩目标。

二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拓宽科技人才发展通道。化工院持续完善科技人才引进、培养、选拔机制,有力推动科技人才队伍量质齐升。一方面高标准引入外部人才做大“增量”,依据企业技术和产品体系发展目标,确定人才需求,利用博士后工作站、自治区人才小高地等平台,加快建设一支素质优良、创新能力强的科研人才梯队。另一方面盘活内部人才“存量”,做好科研人才“蓄水池”,聚焦农业农资、绿色化工等领域,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23人。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等15项人才相关制度,创新建立科技人才 “H型”双通道晋升机制,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和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化工院现有科技人才45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25人;正高级职称6人,副高级职称18人。成立农药与肥料、兽药与饲料添加剂等6个专业课题组。培养了兽药首席专家、优秀科技工作者许朝芳等一批技术带头人,并通过柔性引进广西大学陈保善教授作为化工院农业板块首席外部专家和技术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引进博士后3人。

三是持续加大科研投入,灵活运用正向激励工具。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用好用足集团资源和政策,在科研经费、科技人才激励等多方面对科技创新工作给予全力支持。实行 “研发投入视同利润”的考核机制,“一企一策”设计考核方案,实施科研人员工资单列,分层分类设置差异化薪酬体系,重点向科研人员倾斜。制定科研奖励管理办法和知识产权共享管理办法等激励措施,近三年给予科研人员科技奖励及分享成果收益624万元。一系列科研激励机制的实施极大鼓励了科研人员静下心来搞科研,成效显著。近三年来,化工院申报科研项目96项,形成科技成果25项,获得科技奖项6项,获得授权专利15件。投入科研经费2422万元支持科技人才开展科技攻关,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实施完成蒽醌催化剂、右旋糖酐铁等一批重点项目。其中新工艺合成微分子右旋糖酐铁项目多次荣获广西技术发明奖及新产品奖,新增产值达1.7亿元。

四是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更大成效。化工院坚持市场化改革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双轮驱动”,完善创新平台建设,高质量抓改革、高水平搞创新,经营业绩持续向好,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900万元,利润总额996万元,同比增长44 %。同时紧紧围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市场化选人用人、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截止2022年7月,科改行动任务已完成85%。科技人才队伍日益壮大,科技创新影响力不断增强,累计拥有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等19个省级创新平台和技术服务平台,取得320项科技创新成果,获省级以上奖项162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12件。

下一步,化工院将全面推动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要求,用足用好政策红利,进一步增强活力和竞争力。重点推进兴东科技园建设项目,改善科研平台条件,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及培养工作,争取在创新、活力、效益、人才凝聚力等方面着力取得更大改革成效,形成“一盘棋”合力,共同为集团公司打造现代一流食品企业多做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党群工作部 梁颖)

浏览 6,192 次